數位書寫工具探索之旅

image

我一直在尋找適合自己的書寫工具。寫作對我來說是紀錄特定時刻的資訊,與將手邊的資訊消化吸收的一個手段。這些紀錄大部分都被堆在我私人儲存紀錄的地方,其中一部份會公開發表出來,這些紀錄也不見得是很有營養的東西,廢文、咖啡、旅行、科技等等,都是需要書寫與整理的資訊。雖然 MacBook Pro 就是一個很棒的書寫工具,但是帶著旅行還是略顯沉重。

我的需求來說,這個書寫工具需要可以隨時攜帶,同時可以大量的書寫而重量體積則不會造成太重的負擔。也因為一直都有這樣的需求,所以一直在找尋更好的工具。這樣的書寫工具分成幾個層次:

  1. 軟體:搭載在裝置上的書寫軟體,Google Docs, Quip, HackMD, Evernote, OneNote, Bear, iA writer, Ulysses 等
  2. 載體:書寫硬體設備與作業系統的組合,如桌上型電腦、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手機等等

軟體跟硬體是要互相配合的,軟硬體搭配不上的時候通常都很悲劇。特別是輸入手段,使用實體鍵盤輸入跟觸控螢幕輸入體驗很不同,也更看重軟硬體整合。

軟體

軟體來說這些書寫工具都有不同的用途,就我使用過的類似產品有三個種類:協同文件編輯、組織筆記、專注書寫工具。

協同文件編輯

image

https://gsuite.google.com/products/docs/

Google Docs, Quip, HackMD 是同一個分類的,他們更側重協同工作,可以支援多人編輯。離線功能通常做的比較差,因為剛開始的目的就是為了協同作業,所以離線相對來說就不是最主要的功能,通常他們都需要一定程度的網路連線,比如說 Google Docs, quip 的離線功能首次新增文件時都還是需要網路連線。

組織筆記

image

Photo credit: https://brandfolder.com/evernote

Evernote, OneNote, Bear 是另外一個分類。主要的工作是個人用筆記,多數的操作不需要網路連線就可以使用。因為不需要網路,無論是開啟、新增文件速度都比起協同工具要來的更快速流暢。

而通常這些軟體都對於協同作業的支援程度都不佳。因為剛開始設計時就是作為個人整理資訊的工具。這個分類的軟體使用上多少都會遇到同步衝突的問題。

專注書寫工具

image

iA Writer

iA Writer 跟 Ulysses 是另外一個分類,主要的功能是寫作。他們跟筆記軟體的特點非常的類似,也是以離線優先但是主要的功能不是整理資訊,而是專心在書寫這件事情。

這類的軟體的書寫介面通常優於上面協同編輯工具以及筆記軟體,支援專注編輯(移除掉書寫以外的所有視覺元件),例如 iA Writer 支援輸入行置中,輸入時游標那行會保持在畫面的中間等寫作相關功能。這類軟體由於組織與協同功能不是重點,通常比起筆記軟體這方面的功能會偏弱。

載體:裝置與作業系統

裝置這邊跟作業系統一起看,因為通常作業系統都需要跟硬體裝置搭配使用。我主要會有兩種使用的情境,一種是書寫情境,這種情境會大量書寫。另外一種是閱讀情境,主要用途是閱讀,但是需要時可以輸入文字,但不會需要大量輸入。另外我使用的輸入法是注音輸入法,這邊就不討論英文書寫的情況。

在書寫情境目前有幾種選擇,這邊我把幾種我嘗試過的幾種組合展開來看。

MacBook Pro

image

大多數的軟體都可以在這個組合上面執行。最新一代的 MacBook Pro 的重量 1.37 公斤,螢幕 13 英吋,新一代的鍵盤不是很舒適,但整體來說還是一個優秀的書寫工具載體。

而 macOS 內建的輸入法並不好用,連續打的字數差不多到十個字的時候電腦的反應速度會快速下降,有時候沒辦法書寫到一整個段落就必須要先選字打斷思考。另外一個輸入法小麥注音輸入的速度很快,但是沒有智慧記憶選字在選字階段會拖累輸入速度。除此之外 1.37 公斤的重量跟 13" 筆記型電腦的體積在旅行時攜帶也會是個問題。

MacBook Pro 的好處是上面的書寫軟體相較於 Windows 大多都設計得不錯,有些軟體如 Bear 與 Ulysses 甚至沒有 Windows 版本。

iPad Pro

image

大多數的軟體都有支援 iOS 的版本,我所使用的初代 iPad Pro 9.7" 本體加上鍵盤為 890g,尺寸比起 MacBook Pro 要輕薄很多,9.7" 的螢幕也還算適合輸入,重量上也很適合攜帶。但是官方實體鍵盤並不好按,輸入的舒適感跟 MacBook Pro 或是常規 Notebook 鍵盤的體驗差。

iOS 內建的注音輸入法就我使用的經驗輸入法比起最新的 macOS 還要好用,輸入速度也不慢,在一次輸入超過十個字的狀況下也不會拖慢太多速度,另外跟其他觸控裝置不同的地方在於可以用觸控或鍵盤左右鍵到之前打錯的字修正,輸入體驗不差。

比較起來 MacBook Pro 的硬體條件較佳,但是 iPad Pro 的輸入法軟體做得比較好。另外由於 iPad Pro 的輸入手段有觸控跟實體鍵盤,但沒有滑鼠,所以軟體大多都針對觸控最佳化,偶爾會遇到軟體在實體鍵盤支援不佳的狀況。

Chromebook (ASUS C201 Chromebook)

image

ASUS C201 Chromebook

這是一台約 199 美金的 Chromebook,僅有 web base 的軟體可以在上面使用。螢幕尺寸為 11.6" 但解析度僅有 1366x768,重量為 980g。鍵盤非常的好用,打字體驗非常優秀,可惜的是軟體支援過少。

web base 的使用情境讓許多軟體無法在上面執行,在我使用的期間 Android app 還無法在 Chromebook 上面執行,而且我也不覺得可以執行後會特別好用。Google Docs 雖然可以離線執行,但是由於 ChromeOS 的臭蟲導致 Google Docs 在離線時無法透過注音輸入法輸入中文,同時過低的解析度也讓書寫體驗扣分。即使有優秀的鍵盤但是仍然稱不上好用的書寫裝置。

Surface Go

image

Surface Go

部分的書寫相關軟體支援 Windows,但是除了 web base app 外通常同一個軟體在 macOS 跟 Windows 的設計都有差異。比如說 Evernote, iA Writer 設計上在不同作業系統的差異很大。

10" 高解析度的螢幕,鍵盤則是跟一般 notebook 的體驗類似,比起 iPad Pro 的輸入體驗優異,加上鍵盤的重量 770g 很適合旅行攜帶。另外內建的注音輸入法也比 macOS 的輸入法的效率好,即使 Surface Go 是一台硬體條件比 MacBook Pro 相比差距甚大,但是輸入法軟體的效能卻好很多。

Surface Go 的缺點如上述所說,因為硬體採用比較低階的配備,所以沒辦法一次處理太多繁重的工作,但是做為書寫裝置的話則是綽綽有餘。另外一個缺點在於寫作工具的缺乏。iA writer 做的雖然還行,但是跟他們自己的 macOS 版本差異很大,Windows 版本則較為粗糙。Evernote 原本就做得不好,而 Bear 則是根本不支援 Windows。

普遍來說書寫工具都會在 macOS 上面花費更多時間心力製作與打磨軟體細節。

其他

另外我還嘗試過 Sony Tablet Z 第一代,當時沒有專用鍵盤,當時試了藍芽鍵盤,但是體驗也稱不上好。

閱讀情境我想各個平台都做得不錯,我最近使用的是 Pixel 2 XL,使用上沒什麼問題。Android 的輸入法在輸入錯誤的時候可以做一定程度的自動矯正,不過我比較不會在上面大量輸入文字所以就不特別討論了。

自己的使用情境評估

image

我的需求是去咖啡館以及旅行的時候都會帶著這個書寫工具,同時除了書寫外,它還需要擔任找地圖、聽音樂、整理筆記、簡易修圖、撰寫程式等等的工作,在這樣的需求其實一台常規的筆記型電腦會比較適合這樣的工作。

雖然沒有嘗試過,但是 12" 的 MacBook 應該會適合這樣的工具,920g 的重量搭配上小巧的體積更可以執行各種工作,除了 macOS 蹩腳的注音輸入法外看起來是個不錯的選擇,但是每次看到高昂價格(目前價格為 41,900 台幣起)的時候就會放棄這個選擇。

image

iPad Pro 是我在過去很長的時間都使用的解決方案。實體鍵盤在習慣之後其實是可以勝任這樣的工作,輕巧的重量與體積也很適合攜帶旅行。但 iPad Pro 在找資料的時候還是不像 Notebook 這麼方便,找地圖、搜尋店家、比較資訊等等雖然 iPad Pro 上面都做得到,但是在 Notebook 上面做還是比較有效率。另外一件事情是我偶爾還是會想寫寫程式,這除了用 ssh 連接到遠端伺服器外,目前其他的 app 像是 Coda 因為 OS 限制也沒辦法編譯與執行。

image

經過很長時間的搜尋與試用,我目前的旅行書寫工具是 Surface Go。Windows 固然有很多缺點,其中一部份是書寫工具還是相對缺乏。但是跟 iPad Pro 比較起來有標準的瀏覽器可以使用,找資料、簡易修圖等等工作都可以更有效率地完成,甚至連打開 vscode 編輯、編譯與執行都沒問題。體積與重量上都比 MacBook Pro 更適合攜帶旅行。實體鍵盤與輸入法上面也是可以接受的效率,書寫工具現在使用 Evernote 跟 iA Writer 一起使用。

雖然覺得還是有不少缺點,但原本就沒有十全十美的解決方案,Surface Go 目前來說試用了幾個月不論是在咖啡館或旅行途中都是不錯的書寫裝置。我安裝了 vscode 撰寫程式也沒什麼問題。

走到現在這步就剩下一個良好的寫作工具就可以拼上最後一塊拼圖了 🧩


讀者回函
讀完本文之後有什麼建議或回饋嗎?請按此在 Twitter 上面分享此文並且提及我,或是透過寄送電子郵件分享你的看法 😎